top of page

#Born to Lean in: <洄游終點--北緯23.5度>


坐在辦公室裡,桌上有筆電一台、咖啡一杯、兩叢多肉植物,還有三色原子筆。

舉頭三尺真的有神明(桌),窗戶打開還飄來陣陣豬舍在雨天偷排放廢棄物的香氣。

回到家鄉過了一個秋天,我在北緯23.5度的嘉義縣水上鄉上班。

熟悉這樣的生活模式之前,其實住在9855公里外的國度。不是遠的要命王國,是法國。

現在回想起來,似乎是一輩子以前的事了...

2011年秋天,大一入學,花了一學期的時間發現: 教育這件事,不見得發生在教室裡。舉凡校園內的系隊、系學會,民間辦的非營利組織、甚至國家等級的專案; 時至現在我還是非常肯定大學那四年的實力,大概有八成九都來自教室外的累積(另外一成一是練就鬼話簡報法,所有大學生都會) 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呢? 家裡阿瑪和皇后都是大學教授,而身在師範體系的自己,卻只花了0.3秒的時間決定自己就是不要修教程當老師。好吧,那接下來這四年該如何利用其他媒介傳遞教育的理念,同時又不成為校園裡的老師呢?

回想起來,家父最值得讚許的一項教育法則就是放肆學習,用心感受。如果今天爸媽是國中老師而不是大學教授,我和家兄應該每天被吊著打。記得家兄小時候聲稱只用七分在讀書,另外三分在玩音樂。而這七分,也讓他一路讀了兩個碩士,現在是博士候選人

放肆學習的成果,就是擁有無懼的心,對於陌生的領域能抱著平常心,凡事皆能迎刃而解。

教育大學畢業後申請到一個三聯管理碩士的學程,待我向各位說明先。這是里昂高等商學院,慕尼黑大學和蘭卡斯特商學院的聯合學程: 修業時間兩年,包含一年正式課程和一年實習,修滿即可得到英法德三國頂尖商學院的碩士文憑。開什麼玩笑,哪有這麼好康? Of course NOT.

美其名是多元招生,事實是考不過的科目就重考到脫褲。來自語文教育科系的自己,就算大學修了些管理相關的課,絕對沒辦法招架本週上課下週考試這樣的試煉。好上手的行銷創業課程拿了高分,歹上手的財務金融就內牛狂奔! 然帶著台灣家人們期待離鄉奮鬥的自己,好像沒有別的選擇,哭著跪著就是要走完。

當然留學生涯絕對不可能純粹讀書,只因我純粹擁有公關魂。

記憶猶新在法國里昂開學的第一週我辦了個Pan-Asia Dinner,目的在促進新生交流; 而目標純粹是下山吃亞洲菜太麻煩,所以直接詐欺寢室的亞洲人煮了一桌家鄉菜。當天迴響熱烈,除了自己班上的歐洲同學,別的科系的新朋友也來湊熱鬧。活動後幾天在公用洗衣間遇到一摩洛哥路人甲表示那天太有趣,認識新的菜系,還交到新的朋友,只差不知道主辦人是誰...

“你是亞洲人, 應該知道我在說誰對吧?”

“她叫愛美麗, 他來自台灣”

“哇, 太酷了!那你呢?妳是日本人吧?”

“我叫愛美麗, 我來自台灣”

(註: 他後來變成我相當要好的朋友)

...里昂之後,因為學業關係搬到德國慕尼黑,並在法國巴黎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工作一陣子。這三年間身份不斷在國際學生和廉價移工間交替,不變的是,跨文化這道橋,我就是橋墩。

你可以氣餒怎麼有人連Thailand跟Taiwan都搞不清楚(拜託都2018了!),你也可以煮一鍋珍珠奶茶讓他配家常滷肉飯,一邊聊聊台灣這塊寶島上那些有趣的人,有趣的事。經過台灣美食教育後,我成功征服法國人,讓他們每次考完試都討台式咖哩和水餃吃!

兩年住了歐洲三個國家四個城市,嘗遍大江南北美食,來往無數國籍朋友。在更新居留證失意無數次後,猜怎麼著? 沒怎麼樣,姐累了。每三至六個月遷徙,找房子,找工作,交朋友。當一切都辦妥後,又是一次大洗牌。於是乎,我離開氣候美食美酒都相當宜人的歐洲,回到這段旅程的起點,北緯23.5度的嘉義。每一個故事都有結局,每個結局都是一個新的開始。現在,終於能在逛完家飾館後買些小東西點綴家裡; 我愛我的閱讀椅,更愛十步之遙的可愛外婆,因為這是洄游終點,也是起點-- 這裏是北緯23.5度,而我回到家了。

bottom of page